合作咨询
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100,000㎡!揭秘谷仓黑科技,提效300%的智能仓惊喜!

2023.12.26

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上,马斯克表示:“未来地球上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,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机器人。”

在谷仓德国智能仓,人均已不止一个机器人。

科技以人为本,解决科技问题,就是解决人的问题,如何解决人的问题?就是“把人解决掉”。

1小时处理50个订单的,叫新人;

1小时处理150个订单的,叫老人;

1小时处理450个订单的,叫机器人。

技术从来不在新。在海外仓里,能省时省力,能人机协同,能替代人工重复作业,解放生产力的,就是智能仓,干活比人还磨叽的那叫人工智障。

智能仓不是取代人,而是让人的效率更高,就像关二爷的大刀,孙悟空的猴毛,葫芦娃的法宝,太上老君的丹药,圣诞老头的麋鹿和雪橇。


图片

多快好省:比生产队的驴都勤快

从车船脚行到丝绸之路,从驿站镖局到包裹快递,物流业千古不变的底层逻辑就两个:

效率最大化,

成本最小化。

包括谷仓搞智能仓的初衷,也是帮客户提速、增效、降本。

图片

谷仓德国智能仓

买家想要的:商品多、时效快。

卖家关心的:服务好、费用省。

作为中间服务商,海外仓配的终极理想就是:多、快、好、省

但「多」和「好」、「快」和「省」却是彼此矛盾的:

SKU越多,订单越碎,人工失误越多,100个人处理1万和10万个SKU,难度不止大10倍;

商品流转要快,就得堆人力换效率,成本就省不下来,次日达和三日达的区别,是真金白银的区别。

看出来了吗?

追求“又多又快”,就很难做到“又好又省”,中间阻碍的因素就是:人的处理能力是有上限的。

就好比,你数钱数到手抽筋,也干不过点钞机;你抬杠抬到冒火星,也干不过ETC。

而且在跨境物流,你想玩“人海战术”也挺难,海外仓租贵到离谱,海外人工贵到没谱。

2023年美国平均时薪29.3美元,欧盟平均月薪2148欧,就这工人还是难招,培训成本也高。

在欧美革命老区,今年好几轮瘫痪整个行业的大罢工了。

此外,这两年电商价格一路下沉,沉到了地下十八层下面的停车场,停车场下面有个地下室,地下室下面有地铁。

铁轨上,趴着玩命卷低价的同行们。

当价格卷不动时,剩下的就是卷物流体验

怎么卷?

跨境物流“揽干关仓配”里,最能尝鲜「智能化」的,只有海外仓。

换句话说,飞机货船的速度你控制不了,那是胡赛武装控制的,但海外仓环境封闭且作业重复,最适合机器人学习,再笨的都能学会。

图片

谷仓德国智能仓机器人

简而言之,智能仓就是从“人力密集型”转为“技术密集型”。

不是机器取代人,而是取代部分工序,把重复枯燥的活儿,交给机器人干,降低仓储环节中“人”的参与度。

比如,此前拣货员在货架之间来回走路、找货、搬货,机器人只需你一个指令,它自己就能规划路线、自动避让、找到货欢乐地给你送过来。

谷仓德国仓配备的机器人,每秒能跑1.6米,你说兄弟我短跑每秒能跑6.1米,但兄弟,它能连续跑6个多小时,还扛着几百公斤的货。

只要你不把它当人,它也不会拿自己当人,7*24*365,有电就会跑,真正的用爱发电。

比生产队的驴都勤快。

对中小件和高货值客户来说,智能仓里人机分离,错货和丢货更少,作业准确率更高,出入库周转更快。

遥遥领先。

图片

单日2万件:疯狂的“机器人军团”

今年的圣诞礼物,尾程派送是圣诞老人,拣货的可能是个机器人

2023圣诞购物季,新投入运营的德国智能仓单量增长约50%,日均出库量创下超20,000件记录,“机器人军团”首战旺季、小试牛刀。

谷仓第一代智能仓的机器人AMR(潜伏式顶升机器人),实现了“人找货”到“货到人”。

其实严格点说,是“货架”找人:

AMR钻到货架下面,整个给你背过来,让你选出需要的SKU。

原理是「货架移动人不动」,用速度更快、不知疲惫的机器人,代替人工入库找货。

2023年谷仓德国仓装备的ACR(箱式仓储机器人),进一步实现“货找人”:

图片

ACR机器人作业场景

ACR自己走到货架前,自动升降“爬低爬高”,伸出“手”把货架上的料箱抱起,然后屁颠屁颠给你送过来。

原理是「货动人不动」,减少走路+拣选的时间,作业颗粒度更细。

类似于推个购物车逛超市,顾客就是ACR,收银台就是工作站,收银员就是拣货员。

相比之前人爬上货架拣货,ACR简直开了“上帝视角”,把料箱放你面前,跟流水线工位一样,你伸手拿就可以了,甭操心货在哪个货架哪个格子,送来的这个就是。

甚至,你可以同时指挥10台ACR机器人,每台抱着8+1个料箱向你奔赴而来,你在原地不动,它们投怀送抱。

这一刻,你就是海外仓的王,简称海王!

ACR这种无人驾驶、爬上爬下取货的设计,主打一个“上天入地”,尤其适合XS、S等标准小货。

那问题来了,如果客户有大货又有小货怎么办?

——谷仓全球仓群首个“ACR箱式仓储机器人+AMR大载重潜伏式顶升机器人”同场协作的自动化履约中心,已正式落地德国仓。

图片

ACR和AMR协作场景

海柔创新支持的料箱+货架混合立体库,货架科技含量高达7.7米,上层料箱存储小件,下层隔板货架存储整托/整箱商品。

而机器人作业仅需1米左右的窄巷道,同样的仓库面积,更高的存储密度。

50多台ACR与5台AMR机器人分工协作,ACR负责小货拣选,AMR负责大货搬运,两种设备优势互补,大货小货通吃,拣选效率提升300%

拣货员站在一台工作站前,就能同时处理复合订单的拣选与出库,客户来货无需分仓,无需合单合流。

一个智能仓,两种机器人,多货型同仓。

AMR+ACR,二维到三维,平面到立体,人机协同作业,这是一场物流作业模式的革命。

机器人的一小步,智能仓的一大步。

图片

10万㎡智能仓,3倍速“打工人”

截至2023年底,谷仓已在美东、美西、英国、德国等仓群,成功落地智能仓10万平方米

受货型多样、不规则等限制,目前传统仓履约仍是行业主流,部分环节仍需人工参与,但这并不意味着还是“人海战术”。

自2021年以来,谷仓在智能仓储建设上“两条腿走路”:

一是对现有仓库智能化升级,关键环节机器辅助,“人”+“机”优势互补,不断提升效率和客户体验;

二是按不同货型和场景建设智能仓,高密度配备机器人,大幅减少人工参与,探索海外仓全流程的智能化。

图片

智能仓多功能工作站

那么,这些智能仓“打工人”是如何为客户服务的呢?

以谷仓德国仓为例,粗略一点分类,智能仓由“AMR&ACR机器人+货到人多功能工作站+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”三大黑科技组成。

机器人和货架是前端硬件,是智能仓存取的“手脚”;

工作站是后端硬件,是智能仓吞吐的“咽喉”;

WMS等系统是软件,是智能仓调度的“大脑”。

在入库环节:

货物卸柜到仓后,信息回传智能仓系统,把以往人工驾驶高位叉车,到横梁货架巷道上架的工作,全部交由机器人。

在系统“智能大脑”指挥下,机器人按照包裹属性,规划最佳路线,快速搬运到指定空位存储,全程自动入库,无需人工干预。

你的工作就是看着它们工作。

在出库环节:

客户同步出库指令后,订单信息回传系统,工作站根据上墙订单命中货物,指挥机器人把货物所在的料箱运到对应工作站,交给拣货员处理。

相较传统仓“人工+叉车”,智能仓的“机器打工人”订单正确率可达99.95%,盘点正确率99.97%。

具体参数不多讲了,拿读者能感受到的来说:

人工处理效率是150件/小时的话,AMR可以到300件/小时,德国仓AMR+ACR可达到三倍速400-450件/小时。

更高效率对客户的价值在于,赶上紧急出货或旺季大促,机器人能24小时持续作业,削峰填谷,“人歇仓不歇”:

机器人夜间“加班”把白天命中的货,提前理到工作站附近,隔日车来更快发货,把“车等货”变成“货等车”,为客户提早出库,节约周转时间。

德国仓在设计初期,就对机器人数量进行了“模拟压测”,确保在旺季单量高峰时,机器人军团能够全军出击、火力全开。

智能仓,相当于以货架为界,人与机器划线而治,货架以内全归机器人接管。

图片德国智能仓机器人作业场景

随着国货出海走向多品类、小订单、高频次、多渠道,更多品牌客户从国内走向远海,海外仓作为跨境供应链上的关键枢纽,对仓储作业的要求更为个性和复杂。

谷仓智能仓的建设应用,是一步成人达己的双赢大棋,既是海外用工成本的被动要求,也是谷仓赋能客户的主动探索。

人工智能这场大变革下,海外仓未来10年的变化,可能超过此前100年的总和;

但本质上,智能仓是一种效率工具,工具是为人服务的,海外仓不变的内核,仍是提速、增效、降本,仍是围绕客户服务客户。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