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咨询
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央视聚焦丨CCTV报道谷仓海外仓:关税,关不住跨境电商。

2025.04.25

北京时间4月23日20:00,CCTV-2(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)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以“跨境电商爆火的底层逻辑”为专题,镜头聚焦谷仓海外仓深圳总部和海外库内视角,通过实景拍摄、现场访谈、客户案例、订单数据可视化等形式,展示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背景下,跨境电商通过海外仓网络提升履约效率、降低贸易风险、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的核心价值,为关税动荡形势下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破局样本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25/4c8b9c0eba7f6a5abf150f07ce1bc5ef.png

谷仓海外仓副总裁陈凯斌接受采访并表示:“海外仓不仅是跨境物流的重要节点,更是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供应链中枢。我们通过不断打磨物流各节点,主动为客户降本增效,陪客户一起想办法找机会,应对关税动荡带来的成本冲击。”

从4月9日纵腾集团总裁王钻出席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,到4月23日CCTV-2栏目组深入谷仓一线调研采访,我们始终与国家政策保持同频共振的定力,坚定看好跨境电商出海前景,既有对中国供应链优势的长期乐观,也有对行业周期浮沉的理性预判。

谷仓坚信:关税,关不住跨境电商。

以下4点,为谷仓对关税前景的一些判断,借此机会,与业界同仁交流探讨。


01. 政策随意和债务压力:高关税难以持续
这大概是史上最难熬的4月,在经历美国关税的短暂阴霾之后,跨境电商终于迎来“阴转多云”:
川普近日公开“松口”关税,一旦有希望进入双边谈判,至少能看到一丝曙光。
就本轮关税来说,具体敲定到多少,现在无法预测,但绝不会是现在这么离谱的税率。
首先,从34%对等关税,到245%最高税率,一会延迟90天,一会部分豁免,刚301针对中国船只,又表示不希望关税继续上调,这么夸张的反转再反转,就发生在半个月内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ajax/20250425/b52068ce4a42204db6ef7182de95a251.png

算法来源白宫,谷仓制图
上图,白宫的“对等关税”算法来自一个简单而草率的公式,ε 固定为4,φ固定为0.25,然后Excel表格下拉生成。
因此,其关税制定和规则修改的随意性,都证明川普未经深思熟虑的调研和广泛论证,决定了关税政策不能长久。
其次,关税政策的结局,也可以参考他上任2个多月的国事决策结果:
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,没下文;
买下TikTok,延期,再延期,暂没下文;
占领巴拿马运河、格陵兰岛,没下文;
搞定加沙问题,没下文;
解决胡赛武装,没下文;
收购乌克兰矿产,没下文…
从其性格来看,表演型人格和商人思维决定了他就喜欢语出惊人,喜欢大开大合,喜欢朝令夕改。
你笑川普不懂关税,川普笑你不懂美国。

图片

最后,2025是跨境电商最难的一年,也是川普最难的一年,他要撑不住了。
看一组数据:2018年美债的外国机构持有率是50%,2019年降至42%,2020年35%,2023年30%,2024年仅23.5%,全球都在抛售美债。
2025财年,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约5.2万亿美元,但支出达到7万亿美元,而且2025年6月,川普即将面对6.5万亿国债集中到期,比去年多了5.5万亿美元。
6月,川普“还债压力”很大。
如果此时继续加关税,就会推高美国通胀率,美联储就更不会降息,美债利率更高,债务压力就更大……最终就是美国“股债汇三杀”,这是川普口风突变的底层原因,撑不住了。
这不是川普第一次加关税,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。
这场大国博弈的贸易秩序动荡中,个体卖家唯有调整好车道、系好安全带。
02中国商品和美国市场:互相不可替代
在商言商,世界上还没可以替代美国的市场,美国仍是跨境电商最优质的市场,没有之一。
中国商品早已深入肌理骨髓:美国消费离不开中国商品,中国卖家也离不开美国市场。
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41个工业大类、207个工业中类、666个工业小类的产业谱系。
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4390亿美元商品,你把全球其他200多个国家绑起来,也满足不了这么庞大且细腻的需求。

https://img2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0425/3f175d1a1056573712a7bf6d57062799.png

数据来源公开资料,谷仓制图
在美国进口前20大类商品中,对中国的「外贸依赖度」综合占比38%,美国90%的半导体中间品、80%玩具、70%稀土、60%鞋类、51%锂电池等,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,供应链转移代价高昂,短期内难以“制造业回流”替代 ,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也不可能取代中国卖家。
毕竟3亿多人口的吃喝拉撒睡,关税壁垒无法消灭刚需,性价比会让买家用钱包投票。
因此我们建议:本身拥有品牌产品优势、人才运营优势、全球采购优势的卖家,可以考虑守住美国市场的同时入驻其他市场,优势较小的卖家仍建议等待时局明朗,继续深耕美国市场。
大胆猜测:2020年的“报复性”消费是否再现?
历史不会重复,但总是惊人一致。
2020年,海外疫情初期,因中美供应链中断,买家在超市抢不到货,转移到线上网购消费,这波“疫情红利”大大刺激了跨境电商繁荣;
2025年,如果川普继续高额关税,B2B大贸中断,一两个月后,美国商超大面积缺货,跨境电商是否可以再迎来一轮“报复性消费”?
市场对商品总需求恒定,线上线下二八原则,此消彼长,跨境电商或有反杀的机会。
分两种情况:
谈判顺利:形势明朗后,美国港口将迎来一波集中到货,“恶补”关税战期间的断货,叠加旺季备货/补货,需对可能的物流拥堵做心理准备;
谈判僵持:线下持续断货,买家担忧涨价,网购热情高涨,刺激卖家备货,如果大家都预判牛市机会,都追加备货,都决策偏差,就可能导致供过于求的「牛鞭效应」。
与疫情时期区别就是,新冠是不可抗力,新总统是不可预知。
03模式灵活和卖家韧性:整体利好电商
这一轮贸易战,是川普在一个错误的时间、和一个错误的对手、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。
从库克连夜包机从印度抢运iPhone,到美国超市出现的中国商品抢购潮,再到如今敦煌网和淘宝网美国IOS下载量猛增,都反映了一个现实:美国商家对自家总统的关税战准备不足,猝不及防。
更具体点,美国批发商和零售商4月的共同困境:备货不足、现金流不足。

图片

关税从20%加到145%,仅短短一个月时间,美国商家根本来不及补库存,而且一季度也不是商家库存最充足的时候,手头库存只能勉力支撑一两个月。
因此,5月是谈判的最佳时机,再推迟的话,将影响美国市场下半年的库存。
相对B2B,B2C跨境电商零售模式的优势就是:直面买家,自主定价,灵活报关,船小好调头,操作空间大,存活韧性强。
部分品类即使增加关税,单件成本微调价格就能消化,几乎不影响排名,旺季打折都比关税还多。
从平台角度讲,亚马逊仍是主流平台,但不要只盯着亚马逊,政策风险越高的时代,鸡蛋越需要放多个篮子里。跨境电商「本土化」大势所趋:包括货从本土发,更快派送,更方便退换,更不容易被突发政策冲击。
借助海外仓“一鱼多吃”:库内的货可以发eBay,发TikTok shop,也可以Temu和SHEIN半托管,还能转运到FBA,甚至补货独立站、线下店、分销商。
以本土库存的确定性,对抗关税动荡的不确定。
04贸易战和库存战:海外仓抗压能力凸显
贸易战,本质就是库存战,而库存战的「弹药库」就是海外仓。
当传统物流渠道受阻,海外仓不是一时权宜之计,而是“第二增长曲线”:
在关税趋严的时代,对自身供应链韧性重新审视,将目光投向能够深入本土运营、缩短交付周期的海外仓模式。

图片

海外仓不仅是仓储空间,更是数据驱动的决策中心,是成本单元,也是利润引擎。
跨境电商的未来是做成本土电商,再干掉本土电商,最后干掉本土线下。
朋友们,关税战是一局大国阳谋,要么雷霆开场草草收尾,要么进入漫长而艰苦的谈判,中、美、欧、其他国家四方博弈,不会是简单的输和赢两种结局,也会出现制裁+豁免+更多中间状态,在摩擦、调整、曲折中,直到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成立。
近期来看,川普出于支持率(近期民调支持率跌至任期最低水平42% + 2026年中期选举可能丧失两院席位风险),不排除部分减税或局部妥协,达到打压对手和自身不崩的微妙平衡。
美国关税的风险点,不在于百分之几关税或运费涨了多少钱,而是海关延误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,具备条件的卖家可以考虑多仓备货
分仓也能降低尾程费用,对冲一些关税成本,建议优先合作在美国至少4仓以上(东南西中)布局的服务商。

图片

从长期主义视角看,川普任期不过4年,无论关税战与否,本土“多仓备货”都是卖家降本增效的大势所趋。
现在唯一问题,就是“谈多久打多久”的问题,看时间站在谁的一边。
时局不稳,心态要稳。
川普关税是在人为修建贸易大坝,但石头堵不住水,大禹都堵不住,要么泄洪,要么决堤,要么分流,商流如水,上善若水为柔,水滴石穿为韧,柔韧的跨境卖家总能找到向前的方向。
关税,关不住跨境电商。


返回列表